布病防控技术规范(5篇)

篇一:布病防控技术规范篇二:布病防控技术规范

  

  兽医实验室布鲁氏菌病检测生物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布鲁氏菌病检测中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控中基本要求、生物安全、风险控制、消毒、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兽医实验室布鲁氏菌病检测生物安全防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GB/T18646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GB19489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NY/T1948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通则

  NY/T4302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档案管理规范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GB50346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NY/T541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实验室

  4.1.1从事布病实验活动所需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如下

  实验项目

  布病病原分离培养

  动物感染实验

  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实验

  灭活材料实验

  4.1.2布病检测实验室建设

  应符合GB50346要求,并取得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

  4.2安全设备及防护装备

  1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BSL-3ABSL-3BSL-2BSL-24.2.1安全设备。应符合GB19489、《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相应规定,配置相应的安全设备。

  4.2.2防护装备。应符合GB19489、《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相应规定,常用装备见附录B。

  BSL-3生物安全实验室及ABSL-3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装备穿脱操作流程见附录D。

  4.3人员

  4.3.1实验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布病检测技术。

  4.3.2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4.3.3实验人员如皮肤、黏膜有开放性损伤者应暂时停止实验活动。

  4.4试剂

  应取得批准文号或符合农业农村部有关规定。必备试剂见附录A。

  4.5器材及耗材

  应符合布病样品采集、检测需要,对可能影响检测质量的耗材应在使用前进行符合性验收。常用器材及耗材见附录B。

  5生物安全

  5.1管理体系

  从事布病检测的实验室必须建立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并应符合GB19489相关要求。

  5.2样品管理

  5.2.1参照NY/T541执行。

  5.2.2执行本实验室的程序文件并有详实记录,以确保质量监控和可追溯。

  5.3实验动物管理

  实验动物的管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执行。

  5.4检测

  5.4.1检测技术执行GB/T18646要求。

  5.4.2检测期间及结束后的生物安全应符合GB19489及NY/T1948要求。

  5.5污染物及废弃物处理

  5.5.1按GB19489执行。

  5.5.2检测完毕的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等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6风险控制

篇三:布病防控技术规范

  

  布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布病,又称野兔热,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控布病,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防治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疫情分析。

  根据最新的疫情监测数据显示,布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呈现不同程度的流行趋势。特别是在畜牧业发达地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疫情风险较高,需要加强防控工作。

  三、工作目标。

  1.提高人民群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减少人畜感染风险,降低疫情爆发概率;

  3.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传播。

  四、实施方案。

  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布病预防知识,引导养殖户和野生动物保护人员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

  2.健全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布病疫情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对畜牧业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疫情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加强兽医卫生管理。

  加强兽医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兽医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防疫意识。加强畜禽养殖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卫生管理,定期开展疫病检测和消毒工作,确保畜禽养殖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卫生安全。

  4.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布病疫情流行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跨境传染病的威胁。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布病的防治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的防控水平。

  五、工作保障。

  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布病防治工作的经费需求;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畜牧业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管理;

  3.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布病防治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六、总结。

  布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人畜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上述方案,不断加强对布病的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积极配合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共同为布病的防控工作作出努力。

篇四:布病防控技术规范

  

  布鲁氏菌病患者防控管理制度

  布鲁氏菌病属于乙类传染病。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标准》、《布鲁氏菌病诊疗方案》、《疫源地消毒剂通用要求》等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的报告与隔离

  (一)门诊发现布病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将患者转诊至长春市传染病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或规范治疗。

  (二)病区发现布病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应进行单间收治,做好接触隔离,标识明确。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于24小时内上报感染控制部。

  (三)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病情需要继续住院治疗者,患者应继续进行单间隔离,当患者症状消失,血、尿培养均为阴性时方可解除隔离。如患者病情允许,可将患者转诊传染病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

  (一)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

  (二)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一次性医用橡胶检查手套,当手有损伤时,应戴双层手套。摘手套后应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三)有可能发生患者的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佩戴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三、清洁消毒

  (一)日常清洁与消毒

  1.隔离病房应加强通风,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也可采用紫外线或等离子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至少两次,每次至少60分钟,做好消毒记录。

  2.隔离病房各种物体表面和地面可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进行擦拭,作用30分钟。每日至少消毒2次,遇污染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3.患者用过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等应及时放入箱内存放,做好标记,密闭转运至消毒供应室,由消毒供应室统一进行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4.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5.患者的床单、被罩、枕套等床上用品每周更换1次,如被血液、体液或排泄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并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送洗衣班清洗;被芯、枕芯、褥子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保持清洁,防止体液浸湿污染,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

  (二)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对隔离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采用紫外线或等离子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至少60分钟,做好空气消毒记录。

  2.各种物体表面和地面、墙壁等均应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做好消毒记录。

  3.床单、被罩、枕套等床上用品为感染性织物,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于橘红色感染性织物专用收集袋内,并有“感染性织物”标识。床上用品被血液、体液或排泄物污染时应先使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收集。

  四、医疗废物处理

  隔离病房患者产生的废弃物均属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盛装,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袋的3/4时,应及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进行封闭,做好标记,并与医疗废物回收人员做好交接记录。隔离病房内应放置医用垃圾桶。

篇五:布病防控技术规范

  

  布病管理制度

  布病是一种由螨虫传播的皮肤病,它可以严重影响家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规范和管理布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布病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制度的建立、责任分工、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制度建立

  1.背景与目的布病管理制度的建立旨在提高对布病的认识,加强防控工作,降低布病发生率,保护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权益。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相关措施的落地和执行。

  2.制定程序

  (1)召集专家讨论会议,明确制定布病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收集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问题分析,确定制度内容。

  (3)编写制度草案,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讨论,充分吸取各方意见。

  (4)以领导批示的方式正式发布并实施制度。

  3.实施与监督

  (1)建立布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2)要求养殖户和相关从业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开展工作,并进行定期的督促检查。

  (3)对于不按照制度执行的单位或个人,依据相关法规予以处罚,并记录在案。

  二、责任分工

  1.政府责任

  (1)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布病的监测和防控。

  (2)投入经费和人力资源,支持布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3)加强对养殖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防控意识。

  2.养殖户责任

  (1)自觉遵守布病管理制度,定期对家禽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

  (2)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和整洁。

  (3)及时报告和处理发生的布病疫情,配合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防控工作。

  3.相关部门责任

  (1)定期进行布病疫情监测和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加强布病防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3)组织专家团队,对布病的防控工作进行研究和评估。

  三、防控措施

  1.加强前期准备

  (1)对养殖场进行登记备案,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2)定期对养殖场环境进行评估,提前发现和排查潜在的布病隐患。

  2.疫苗接种

  (1)制定疫苗接种计划,确保所有家禽都接种相关疫苗。

  (2)严格按照接种时间和剂量要求进行疫苗接种,做好接种记录。

  3.预防措施

  (1)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减少布病传播的机会。

  (2)定期进行养殖场环境的清洁消毒,防止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4.疫情监测

  (1)建立布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对发生的布病疫情进行调查和溯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处置措施

  (1)对于发现的布病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隔离和处置。

  (2)加强血清学监测和病原学研究,为布病的针对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布病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各相关方面应明确各自责任,加强协作配合,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工作,共同努力降低布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业的效益和质量。同时,制度的实施与监督也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推进布病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养殖户的权益,促进家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布病防控技术规范 防控 技术规范